7月3日,湖北日報以《既要一湖鳥 更要一湖好》為題,再次聚焦返灣湖國家濕地公園濕地保護與修復工作。市委書記盛文軍接受采訪時強調,水鄉園林,一湖荷花,萬鳥飛翔,確實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人與自然和諧圖景。但人與湖、湖與鳥、人與鳥之間,怎樣才是最平穩最持久的相生相成關系,正是我們踐行“兩山”理念的現實考題,務必科學謹慎作答。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歷史上的返灣湖,曾是波濤浩渺、山林川澤遍布的古云夢大澤所在區域,湖面最大時有4萬多畝。后隨著歷史變遷,逐漸演變為陸上三角洲,眾多大小湖泊彼此分隔。特別是早些年,湖邊村民為了生存,大面積圍墾造田、圍網養殖,湖面曾一度銳減到不足7000畝。為保護這一珍貴的濕地資源,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濕地保護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保護優先、嚴格管理、系統治理、科學修復和合理利用”原則,通過實施退池田還濕、圍網拆除、漁民搬遷等一系列濕地修復項目,大力開展濕地植被恢復、地形地貌修復、自然濕地岸線維護、河湖水系連通、濕地有害生物防治等措施,濕地核心保護區面積恢復至1.2萬畝。如今的返灣湖呈現出一片湖水澹澹、水杉秀立、植被蔥蔥、島嶼星羅、水鳥翔集、魚蝦成群、萬畝澤國景象,成為了全省乃至全國濕地保護和修復利用的標桿。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濕地是生命之源,被譽為“地球之腎”,有助于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與人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以返灣湖國家濕地公園為例,該濕地公園通過持續生態保護與修復,成為了共建共享的綠色生態空間:濕地水質達到近Ⅱ類水質標準,已知植物種類達347多種,野生脊椎動物199種。每年在此棲息、繁殖或經此遷徙的鳥種達132種,水鳥種群數量達到8到10萬只。豐富的生態景觀,成為旅游觀光的絕佳去處,每年吸引近10萬人次游客慕名來到被譽為“湖北最有野性的濕地公園”打卡游玩。
保護大美濕地,是綠色發展的必然要求。由于過去我們對濕地貢獻的忽視,許多濕地被非法侵占、圍墾、污染,亂砍濫伐、圍湖造田、過度捕撈曾讓不少濕地傷痕累累,甚至消失。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發展產業,透支的是子孫后代的未來。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濕地保護工作,不斷加強濕地整體性保護和系統性修復,切實維護濕地安全,各項工作取得較好成效。截至去年底,全市濕地面積達到24296.96公頃,完成漢江、東荊河等重點濕地流域造林綠化3.5萬畝,新增大蘇湖、馮家湖等濕地906公頃,不少濕地不僅恢復了往日的美麗,也助推了產業綠色轉型,讓生態養殖、生態旅游等結出累累富民碩果。我市濕地保護和修復的顯著成效,讓生態欠賬變成資源紅利,生動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濕地保護修護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壓實地方政府濕地保護主體責任,落實“屬地責任”和“部門責任”至關重要。隨著《濕地保護法》《濕地保護規劃》的發布施行,國家進一步明確了濕地保護的總體要求、空間布局和重點任務。我們要以貫徹落實法規為濕地保護護航,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考核機制和監管體系,加大法規宣傳力度,劃出紅線、底線,做到依法保護、依法監督、嚴厲查處,防止有法不依、有規不遵、各行其是,努力以多方發力、齊抓共管的聲勢推動濕地保護高質量發展,讓濕地真正成為人民群眾共建共享共護的綠色空間。
“濕”情畫意,生態潛江。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濕地休養生息”。濕地保護修復的成果來之不易,我們要倍加珍惜、持續努力、久久為功。珍愛濕地,守護未來,更好展現人與自然和諧之美,定能讓潛江大地藍天永駐、綠水長流,讓更多人民群眾在家門口盡享“詩與遠方”。(潘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