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秸稈的處理一直是個難題。然而,周磯管理區回民村出新招讓秸稈變廢為寶,通過“秸稈-飼料-肉牛-有機肥-農田”閉合循環鏈,巧妙地將秸稈這一“生態包袱”變為了“綠色財富”,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綠色循環之路。(10月18日《潛江日報》)
潛江是農業大市,擁有六大農場,每年都會產生大量秸稈。千百年來,作為一種農業“廢棄物”,秸稈最常見的處理方式是“一燒了之”。這種處理方式不僅污染環境、影響村容村貌,還易引發火災,給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帶來隱患。開展秸稈綜合利用,是提升耕地質量、改善農業農村生態環境、加快農業綠色低碳發展步伐的重要舉措。用好秸稈資源,既可以有效保護和改善城鄉生態環境,打好藍天保衛戰,又可以推動農業綠色發展,促進鄉村全面振興,一舉多得。
秸稈雖小,但用處很大,要問計于民,給秸稈找個好歸宿。對于我市而言,應加大對秸稈資源化利用的推廣力度,制定秸稈綜合利用的引導和扶持政策,同時鼓勵農民采取科學合理的處理方式。比如,加快秸稈作為工業燃料、造紙原料、生物碳原料等技術的研發,提升秸稈的利用價值和規模,推動農業秸稈走出農田進入工業領域;鼓勵和支持農業合作社、農戶開展秸稈綜合利用,經營主體可依據秸稈質量來細分秸稈用途,優質秸稈做草繩工藝品,次級秸稈做牛羊飼料,其他秸稈作為果園覆蓋物;推廣秸稈還田技術,科學研究加快秸稈腐熟技術,把秸稈快速轉化為農用肥料,將其作為改善土壤質量、提高農產品品質的重要手段等。
在秸稈處理問題上,還應充分發揮科技創新作用,研發新的秸稈處理技術和設備,提高秸稈資源化利用的效率和質量,努力構建秸稈收集、儲存、運輸、加工、利用的全產業鏈條。同時,加強合作與交流,學習借鑒外地的成功經驗和技術手段,通過共享資源、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共同推動秸稈處理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秸稈處理并非一個簡單題目,需要我們從多個角度出發,綜合考慮環境保護、農民利益、資源利用等多個方面,探索更多秸稈綜合利用的新模式、新途徑,共同為農業綠色發展、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趙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