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以城鄉社區為基本單元,以改善群眾身邊、房前屋后人居環境的實事小事為切入點,一場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正在潛江各地深入開展。清“死角”、掃“盲區”、治“頑疾”,街頭巷尾干凈整潔,城市管理井然有序,河道溝渠管護升級……我市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共同締造成效顯著。
共同締造核心在“共同”,難點也在“共同”。只有激發群眾主人翁意識,實現政府、社會、群眾共同參與、多方合作,才能繪就共同締造“同心圓”。
加大宣傳力度,讓共同締造內化于心。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共同締造聽起來好像是一個新名詞,實質就是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所以要開展廣泛宣傳,讓共同締造的創新理念“飛入尋常百姓家”,讓老百姓知道什么是共同締造,為什么要開展共同締造,怎樣開展共同締造。同時,要讓老百姓明白共同締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發自內心支持共同締造活動。
廣泛發動群眾,讓共同締造外化于行。群眾是共同締造的主體,他們的參與和貢獻是活動成功的關鍵。黨員干部要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尊重群眾意愿;要引導群眾統一思想、統一規則、統一行動;要為群眾提供參與共同締造的渠道和平臺。群眾也要轉變思想觀念,轉換身份角色,改變過去“干部干、群眾看”的風氣,主動參與進來,從“觀眾”變為“主角”,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參與決策、建設和評價。
形成良性循環,讓共同締造固化于制。共同締造并非簡單的“有群眾參與”,也不是完成了某個項目或改變了某處環境,而是要將解決問題的長效機制“刻”到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心里,扎實推進共同締造活動不斷前行。群眾在參與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過程中,有了更多的責任感、歸屬感、獲得感,反過來又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共同締造活動之中,從“要我干”變成“我要干”,如此良性循環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美好環境,人人向往;幸福生活,人人追求。我們要堅持黨建引領、社會支持、群眾主體,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穩步推進,讓共同締造的生動實踐在潛江各地生根開花,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潛江篇章凝聚強大合力。(向世俊子)